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触网年龄呈现出愈来愈低的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现阶段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快,相关法律也应运而生。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作为一项新政策它的完善一定是螺旋式发展曲折上升的,所以它既令人欣喜也令人深思。令人欣喜的地方在于,可以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相关互联网平台,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现实生活,更避免了青少年因为乱打赏而引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经济纠纷案件,还能倒逼平台承担社会责任,营造更加健康文明的青少年上网环境。 令人深思的地方在于,一是平台走形式。平台走过场,青少年模式和成年人使用模式内容区别不大,以及时间设计不合理,甚至有平台通过短信直接重置登录密码以解除青少年模式。二是监管难度大。我国互联网市场应用平台众多,很难依靠执法部门一己之力监管到位。三是)家长不配合。有部分未成年人依然会使用家长账号登陆相关应用平台进行使用,是未成年模式形同虚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长远考虑,要将未成年法踏实落地,从细节入手进行完善:首先平台要提升责任意识。积极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规定,合理研发关于"青少年模式"的使用办法,设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避免未成年人让家长冒用,限制未成年人消费,设立退还机制。其次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一方面,严格管理自身互联网相关平台的账号和密码,另一方面,也要对孩子做好监督和教育引导,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要总是低头玩手机,多带孩子参加课余活动。最后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相关部门的拓宽监管渠道,除了自身加强对于网络平台关于青少年模式的使用情况,也要重视群众的举报内容认真审核群众的举报消息,对真实有效的消息进行奖励,将违规平台纳入黑名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是保护青少年安全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要紧随时代不断完善,为青少年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未来。孙雯雯